.jpg)
二、杂交水稻黑穗病
症状特征:此病在水稻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但以穗部、节部感病较重。病穗上,颖壳及芒枝多为暗绿色,小穗和小花的外被微柔毛,多呈紫色,其大小约为3.2厘米×0.5厘米。雄蕊和雌蕊全部褐色,子房黄褐色,四周有白色毛。病重株抽穗后可见子叶和颖壳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分蘖的叶片肿大,病叶畸形,顶部叶片出现黄化,病株的茎、叶柄变细,纤细,易折。田间的病株不能抽穗结实,子粒不饱满,严重时全部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水稻浸种可杀死病菌,杀灭附着在种子内外的菌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获得良好效果。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
2、加强肥水管理
移栽前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及时搁田,深翻改土,促使水稻根系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移栽时不追肥,孕穗至抽穗期适当重施花前肥,每亩施尿素5~8公斤,孕穗至灌浆期可亩施磷酸二氢钾1~2公斤,做到叶面喷肥,增加结实率,提高产量。灌水后注意适时中耕,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积水烂根。
3、药剂防治
(1)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重点喷叶背、叶腋、果穗的内膛和上部。
(2)烟雾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重点喷叶背、果穗的内膛和上部。每隔5~7天喷一次,重点喷叶背、果穗的内膛和上部。
(3)杀菌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代森锌5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重点喷叶背、果穗的内膛和上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HDFLblmk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