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步主要针对了不同的农作物的特性进行育苗,也就是将选择好的种子放在55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沥干,均匀的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这样处理之后,才能促进幼苗的生长,还可以直接撒在种子的培育床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撒施。
2、栽培技术之生长
这一步是对等苗长到五到十厘米的时候,首先就是在育苗盘上铺放一层大的营养土,然后在种子的上层铺盖一层小石头,在表面用土压实。在播种之后还要加强幼苗的水分管理,要经常浇水,在种子发芽的时候,每天的早晚都要浇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防止幼苗出现徒长的现象。
3、栽培技术之温度管理
幼苗在播种之后,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保证幼苗能够健康生长,在幼苗生长出来之后,气温一般在十五到二十度左右,在此期间,可以将温度控制在白天十六度、晚上二十度左右,而且在播种前还要用温水浸泡种子一天,促进其发芽,当子叶展开后,可以将温度降低到白天十二度、晚上十二度左右。
4、栽培技术之水分管理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连续干旱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浇水,确保幼苗的正常生长,但是要避免出现积水,在生长期间,一定要避免出现土壤积水,否则会导致烂根。
5、栽培技术之施肥管理
在养殖幼苗的过程中,施肥一般以腐熟的厩肥为主,并且在施肥的时候,还要施加一次肥水,将肥料充分稀释后,浇灌到土壤当中,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6、栽培技术之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秋末时节,防治白粉病,可以选择啶虫咪或灭蝇胺,防治白粉病可以选择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该种药剂使用后一般不会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10%苯醚甲环唑等。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秋季,高温干燥和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白粉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可以选择腈菌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白粉病可以选择腈菌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白粉病可以选择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等。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OVteloKt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