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在建好之后,就能使用高压锅来做,将菌包、培养料以及食用菌种装好之后放入菌筒,扎紧盖子,在室温下进行发酵,大约7天后,温度会上升到60°C左右,这时候需要在菌筒四周挖沟埋土,10天后,在气温降低之后,再将封好土。若是温度较高,那么在发酵的过程中,可以在菌筒的四周设上通气孔,在闷热的情况下,就可以将温度降低到15°C,发酵1天左右,在接种15天后,接种量降低,再将温度降低到6°C,使用这种方法反复进行2到3次。
3、进行发酵
培养料发酵好之后,将其温度提高到65°C,需要翻堆2到3次。期间需要结合翻堆进行灭菌,期间需要将地面浇湿,然后使用棉布进行覆盖,大约1到2天后,进行打开料堆。
4、温度控制
在培养料的出菇期间,需要控制在20到25°C,在接种后1天需要降低到17°C,持续4天,当温度超过25°C,需要适当通风换气,也需要将培养料进行翻堆,每个房间需要翻堆2到3次。
5、料层的温度控制
在出菇的后期,需要注意控制料层的温度,因为培养料的温度太低,不利于其生长,从而影响出菇的数量和质量。通常情况下,在料层的表层覆盖上一层锯末、麦糠等物质,或者是木屑等,在菌丝生长的子实体生长后,需要揭开菌袋,以避免菌袋被阳光直射,从而降低出菇的数量。
6、通风、喷水
在出菇期间,需要定期向料面喷洒雾水,来提高料层的温度,有利于菌菇的生长,同时也要控制喷水的次数,避免喷水过多而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过大,对于幼菇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出菇期,注意每天喷水3次左右,让料面处于一个半湿的状态。
7、及时摘除侧蕾
在种植蘑菇的时候,一般要及时摘掉菇蕾,在有菇蕾的部位生长出来的,也可以在菌蕾旁边生长出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OtTZQxQ1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