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食用菌栽培培训)

食用菌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食用菌栽培培训)
食用菌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是创造适宜平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其在袋料栽培中获得充分的营养,使其得以高产。栽培方式主要有:
1、土壤配制与栽培
菇床料为栽培基质的营养液配方,一般按1:2:1的比例配置,加入少量的麸皮或饼肥,通过一次发酵腐熟,以促进菌丝分解。在制作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及时装入栽培架内,之后把两头的培养料取出,压紧压实,以促进菌丝尽快发育。当接种后,浇足水堆畦,经常保持料面湿润,约15-20天即可长出子实体。
2、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袋后,将料面上的塑料膜松动一下,使菌丝子实体接触氧气,防止菇蕾发育不良。原基形成后,应控制浇水,保持土壤微湿即可。此时,气温逐渐回升,菌丝体生长快,可以揭开塑料膜,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5点左右。此时,原基形成基本结束,有的子实体则开始生长。
原基形成后,菇房内应每天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并进行通风,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生长。
三、孢子萌发
1、播种
从播种到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空气湿度应控制在60%-80%左右。在自然条件下,菇蕾形成时间需要25-30天,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85%。此时,温度应控制在25-30°C。同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速度加快,温度应控制在10°C以下。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温度越低,子实体的形成时间越长,但温度过高时,蘑菇子实体的形成时间也会延长,甚至不形成子实体。
2、出菇
菇房温度保持在12°C-16°C为宜,不要过高或过低,保证空气湿度适宜,氧气充足。通风以每天通风1-2小时为宜。出菇期间,每天要黑暗15-18小时。当菇蕾形成后,及时揭去盖,并用2%的甲醛溶液进行喷雾。
3、出菇管理
1水肥:在出菇管理中,要保持菇房内适当湿度,同时还要经常喷水雾,保证菇房的适当湿度。
2气温:菇房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3°C-26°C。在子实体形成期间,温度要相对提高,要防止温差过大,否则会引起杂菌感染,菇朵瘦小,产量低。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komzYvQhl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