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养循环项目种养鲟鱼的主要模式是:采取水面开发、污水处理、培育水质控制、测土配方施肥、鱼池投喂等关键技术,建立鲟鱼鱼苗培育体系,在品种优良、水质好、饵料丰裕的前提下,使鲟鱼养殖过程中,饲料多样化、饵料资源丰富。
三和鲟鱼养殖驯化的要点
一、注意鲟鱼的苗种来源
1、野生鲟鱼大多来自东南亚,经驯化繁殖的鲟鱼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产量逐年递增。
2、养殖的品种以冷水鱼为好,其中目前推广的池塘流水式养殖就是将养殖的鲟鱼鱼苗放入池中进行驯化培育,在池底放养少量的草鱼或鲤鱼,让其自摄饵料,促进鲟鱼的生长。
3、目前,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养殖的鲟鱼品质和产量都不是很好,养殖鲟鱼要想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一定要注意鲟鱼苗种来源的选择,目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选择年龄较大的2年以上的鲟鱼苗种,这样才能达到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
4、在池塘的选择上,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附近无农药污染的地方。鲟鱼体形大,易被鱼体直接摄食。因此,要设好增氧设施,做到面风向阳,池塘水质好。这样有利于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使鱼类生长的更好。
鲟鱼的养殖密度
鲟鱼养殖密度的大小,与池塘环境有很大关系。适宜鲟鱼生长的水温为15°C~32°C,水温低于15°C时停止生长,低于5°C时则死亡。因此,养殖密度应视放养的鲟鱼数量来确定。密度过多,摄食量少时,会出现鱼体相互残食现象,池塘底质恶化,营养消耗大,鲟鱼食欲减退,对养殖水域的生产力下降。密度过少,则光照不足,水质恶化,残饵、排泄物增加,因此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数量和养殖水域环境来确定。
1、混养:鲟鱼与鲫鱼混养可获得相互促进和互相促进的作用,但必须注意,其密度,鱼种规格、食性都要相同,才能保证鱼群的平衡。放养时鱼种规格,必须分疏,每平方米3~4条。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鲟鱼可充分利用网箱内空间,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网箱高密度养殖可充分利用鲟鱼与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其密度可根据鲟鱼的生长情况和网箱上的水深来确定。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ubiNkjdA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