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栽培过程中,严格利用自然规律确定栽培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密度,避免因自然环境不稳定而出现矛盾,而造成产量品质下降。在安排和选择栽培品种方面,应根据地形、气候、土壤、栽培的目的和品种的不同,从而选择适应当地的栽培品种。在施用化学除草剂时,应避开杂草,以免杂草和作物争肥争水而造成不良的生长环境,从而降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另外,在农业技术栽培中推广使用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操作中选择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机械进行操作,注意严格遵守技术规程,以免对产品造成不良的损失。
在生产上应用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有很多,如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大面积生产的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直接喷施到农作物的上部幼嫩部位,在苗期或花期喷洒或灌根,能够起到防病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三)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用药量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水量是一定要控制的,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用水量,这样既可能降低药效,又可能造成药害。
2、控制用药次数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次数,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间隔7-10天,连续喷2次。
3、合理用药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防止药害发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掌握药剂的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不能随意增减。
4、控制施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为了追求短期产量而大量使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肥,防止因使用某些药剂或浓度过高,造成药害或抑制植物生长。
5、使用规范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规范,应注意剂型、规格、使用时间、注意事项、中毒症状、施用方式、环境及时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按要求和技术操作,保证用的剂量准确,否则会造成不良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调节剂的质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新研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萘乙酸、矮壮素等。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替代其人工合成的色素,容易产生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产量。另一类是化学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萘乙酸、乙烯利等。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要注意品种和用量,避免浓度过大造成灼伤,也不适合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以免造成植物的死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94.com/8HPgrrjnTf.html